最安全的避孕手段,正在毁掉2亿中国女人

2022-11-17 11:50:19

海外媒体发布 http://www.szhqjf.com

作者:费夫人

来源:费脑筋夫人(ID:feinao9)

两年前的夏天,北京一场展览引起了全国轰动。

蓝色丝绒上,300多枚黄铜制作的“环”整齐排列着,显露出一种圣洁而残忍的美感——

这些都是“节育环”,是那个年代、所有女性共同承受却始终沉默的伤痛。

周雯静制作这幅《女人系列·节育环》,是因为她的母亲。

没有任何家长会跟孩子谈到生育问题,小时候,她只朦胧地知道,每家只能有一个小孩,对妈妈体内那枚胸针大小的金属环一无所知。

2011年,妈妈去医院“取环”。手术很不顺利——

那个金属环在妈妈体内二十多年,已经严重地黏在了肉里,发生“嵌顿”。

取环变得非常困难,术后还出现了大出血现象。

好不容易金属环顺利取出,医生告诉周雯静:

经过初步诊断,妈妈可能得了子宫癌。

那一瞬间,五雷轰顶。

这是周雯静第一次清晰地意识到,节育环对妈妈、对她自己、对生命意味着什么。

她开始在了解节育环的各种资料,病理机制、副作用和历史:

她知道了世界上第一个宫内节育器,诞生于2500年前——

阿拉伯游牧商人会在骆驼子宫里放石头。因为他们发现,只要让石头不断摩擦子宫壁,造成子宫炎症,胚胎就无法正常着床,骆驼就不会怀孕。

她在毕业后飞去法国,走进维也纳的避孕堕胎博物馆,看见从17世纪到20世纪的避孕、堕胎工具:

她看到了节育环的“与时俱进”。

从早期容易脱落的形状,试验出更多更复杂、难移位的新形状;

材质也从最初的不锈钢,发展到树脂、激素环等。

她开始随身携带纸和笔,去采访妈妈、亲戚、邻居、楼下商店的阿姨:

她们说:

“以前那个时候,上环是一件很小很小的事。”

“所有人都戴,你不戴,才是奇怪的那个人。”

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,全球使用节育环的人群中,佩戴的女性有2/3在中国,并在上世纪7、80年代达到了高峰期。

恰好,就是我们的妈妈那一辈。

《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0》显示,1980—2009年,我国女性共使用宫内节育器2.86亿次。

直到今天,很多年轻女性选择节育环的时候,对原理、副作用以及后续的注意事项是无知的。

去年,一个500万的网红博主做了一期节育环的安利视频。

这位博主对节育环带来的身体异样只字不提,只说最大的问题是跟男友亲密时,“他可能会感觉到阻碍,可能会不那么快乐。”

在她的热情推荐下,节育环变成了好东西:

“简单的小手术”;“非常有效”;“是目前最推荐的方式”。

甚至,有一些对节育环缺乏认知的年轻女孩们还被“种草”了。

夫人一声长叹,当代女性对自己身体的了解,从生育到绝育,堪称知识匮乏。

在这里,夫人想简单介绍一下对“节育环”的三大误区。

首先,上环痛吗?

博主给出的回答是:不怎么痛。

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。

节育环是通过手术放置在身体内的“异物”,我们的身体对“异物”有天然的排斥。

正如前文所说,节育环的原理,就是通过不断子宫的无菌性炎症,使受精卵不能着床,来降低受精概率。

女性的身体,仅仅要适应这些炎性反应,就需要三个月。

所以上环不仅是痛,而且是一种持续性的痛。

第二,节育环有没有副作用?

节育环的运作机制,本质上是用一种伤害去避免另一种伤害,所以副作用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。

比如,经期紊乱,经期出血量增加,经期延长,不同程度的腰痛、腹痛。

这些都是手术顺利的情况下,正常的疼痛反应。

一位名为敏英的妈妈,20多年来妇科病反反复复,一直求医,得到的结果是各种各样的“炎症”。

盆腔炎、阴道炎、宫颈炎,开了一打又一打的消炎药。

她不知道这折磨了她半辈子的病,可能就跟她遗忘在身体里的那个小小的节育环有关。

还有更现实的,上环不是百分之百成功,也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完全避孕。

在上世纪80年代,节育环因为脱落、带环怀孕、移位、子宫穿孔等原因,节育环的不良停用率高达44.8%。

最后,“取环”跟“取”、“摘”这类轻松的动词没有半毛钱关系。

而是“拽”,字面意义上的从你的身体里“扯”出来。

有一位取环的女士这么形容,“仿佛子宫都被掏出来了,疼得全身发抖。”

上环不轻松,取环也不轻松。

年纪越大,取环就会越痛苦。

最最重要的是,节育环是有使用时限的。

普遍情况下,不锈钢节育环可以避孕7到15年,塑料节育环可避孕5年左右。

然而数据显示,中国女性平均带环时间为20.96年,最长高达41年。

因为她们不知道,或者忘记了,或者从来没有人告诉她们:

节育环需要取出。

很多女性已经错过了最佳取环时间。

很多妈妈,是要熬到腰酸背痛到坐立难安、阴道出血到影响正常生活,才勉强想起来去取环。

如果已经佩戴节育环20多年,医生会建议在绝经后再取环。

绝经两年内,取环成功率达到96.1%;

超过两年,则困难率飙升到43.9%。

如果你说,我妈妈现在情况挺好的,不想让她一把年纪还受罪,能不能不取环?

夫人只能说,这是一个赌博。

到了44至54岁,女性的卵巢功能衰退,子宫会萎缩。同时,节育环的大小是不变的。

所以,它可能会与子宫内壁产生摩擦,导致腹痛、出血,甚至移位造成子宫穿孔。

如果有基础病,需要做全身检查的话,体内有金属环也是不能做核磁共振的。

据资料显示,在80%中国家庭中,避孕的责任是由女性承担。

时至今日,哪怕早有男性结扎和女性上环等多项利弊对比,偏见依旧难以消除。

曾经“广西90后夫妻生9娃”登上热搜,有记者问男方:“有没有想过去做节育手术?”

男方的回答是:“老婆有病,上不了环。”

哪怕多次科普,也有许多人坚定地认为,结扎会影响男性雄风,结扎了就不是男人。

当然,消除偏见不是一天两天的事。

夫人更想说的是,我们都应该问问自己的妈妈:

到绝经期了吗?体内的节育环取出了吗?

一开始,她可能会回避、甚至恼羞成怒,但请你一定要耐心地追问。

如果没有取出,请务必到妇科咨询具体的情况,积极应对。

关心妈妈的身体健康,看见那个时代的女性共同承受的疼痛,不是一件羞耻的事情。

同时,也希望能加强相关的科普工作,消除偏见。

避孕,从来不只是女人自己的事情。

-End-

作者:费夫人,90后职场总编,涵养深度来自公元前,爱思考,爱折腾,爱费脑,嘴毒心软,教你打造职场软实力。文章由费脑筋夫人(ID:feinao9)原创,转载请联系费夫人微信(youliaojun365)授权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关于我们

思明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热点新闻、投资理财、生活百科、综艺娱乐、国际资讯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
版权信息

思明信息网版权所有,未经允许不可复制本站镜像,本站文章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邮件举报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