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明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热点新闻、投资理财、生活百科、综艺娱乐、国际资讯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2-11-21 15:59:02
在不久前,因为俄罗斯宣布撤离赫尔松西岸一事,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。就如同预期的一样,在西方媒体的舆论优势面前,俄罗斯被嘲讽得一文不值。而就在乌克兰部队不断收复一座座赫尔松西岸城市时,俄罗斯军队不断退出一座座赫尔松城市时,普京其实真正做到了务实,把能做的都做了。
在日前,原乌克兰赫尔松州,卡霍夫卡地方政府的领导人菲利普楚克对外宣布,当地所有居民和政府机构在内,进行强制性疏散转移,全员转移到俄罗斯境内的“卡拉斯诺达尔”边疆区的图阿普谢市。对于执行疏散转移的原因,是担忧目前的安全局势。
就旁观者的立场而言,菲利普楚克的这个说辞,虽然明显有些假,但仔细想想,也能体会到其中的无奈和害怕。为啥说“假”呢,因为俄罗斯近期大规模撤退,全世界都清楚,乌克兰也没有这个时候追击的意思,大部分精力都在收复失地上。这个时候,卡霍夫卡其实并不会爆发战争冲突,安全局势,其实并不用担心。
至于为什么说“无奈和害怕”,这就得多亏了乌克兰军队里比例众多的纳粹了。此前有多段视频在网上曝光,乌克兰士兵收复失地之后,对原本的乌克兰居民施暴和虐杀。理由是在被俄罗斯占领期间,拿了俄罗斯的人道主义救援物资,属于通俄。要么就是纵兵劫掠,居民人身安全问题面临严重威胁。因此,俄罗斯一发动疏散,估计当地居民也不太乐意留下。
值得注意的是,在最近这几天,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系列的高空俯视角图片和卫星图,在俄罗斯部队进行撤离之后,赫尔松地区的卡霍夫卡水坝桥、安东诺夫公路桥等多个重要交通设施,被俄军工程部队炸断。很明显,俄罗斯至少短期内,是不会返回赫尔松西岸的。
而与此同时,外界又发现,在扎波罗热地区,俄罗斯开始增加防线部署,乌克兰方面也开始有兵力向扎波罗热地区挺进。从这一点可以明显看出,虽然是进行了30万人规模的动员,但是在战略上,普京依旧处于防御姿态。这一点,也被很多网友们,看作是俄罗斯对战局无能为力的体现,甚至冠上了一个“菜俄”的名头。
就整体情况来说,将占领的赫尔松大部拱手相让,的的确确是有些难看,尤其是在当前俄罗斯国内大国沙文主义盛行,民粹思想蓬勃发展的情况下,普京的决策,其实给自己带来了很多压力。外界觉得普京“强硬”,可俄罗斯人却觉得他“太软弱”,“向西方下跪求饶”。
但实际上,俄军宣布撤退以来,多次大规模转移乌克兰人口补给国内,给乌克兰添加了一座又一座空无一人的“鬼城”,其实深刻体现的,是普京非常务实的一面。
战争爆发之前,普京也没准备全面拿下乌克兰。就战果来说,自己没有损失太多有生力量,几场决战都避开了,选择战略撤退,但却实打实地收获了乌东4州的土地,以及大量人口。别看赫尔松拿下来了,但战争持续,俄罗斯需要持续为了该地区,需要持续的流血牺牲。
而与之相对的,俄罗斯地广人稀,人口,其实比那多出来的一块地,价值要高得多。明面上是“功在当代”,背后却是“利在千秋”。更不用说,人口的大量流失,也能够极大地削弱乌克兰的社会生产、经济活动以及军事人口。乌克兰捏着赫尔松州的大量“鬼城”,根本没法转换成自己的战略优势,后勤补给线反而被拉长了。
综合来说,普京在西方媒体的不断贬低和带节奏下,其实是把能做的都做了的。就如同我国经典战略思维,不要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,存人失地,人地皆存,存地失人,人地皆失。(听风吹荷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