思明信息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热点新闻、投资理财、生活百科、综艺娱乐、国际资讯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3-05-14 20:51:49
农民工服务站 https://www.dcsjob.com/
高朗亭与呼荣碧张平
拟出这个题目,连我自己也觉得很有意思。高朗亭是延川游击队的创建者之一。10年后呼荣碧才出生。他们之间有什么交集?有什么故事?
高朗亭,生于1912年,红11师前身——中国工农红军延川游击队的创建者之一,时间是1932年3月12日。当时只有20岁。
呼荣碧,生于1942年11月,1958年11月参军。1962年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中荣立一等功,当时也只有20岁。
高朗亭和呼荣碧,年龄相差30岁,参军时间相距26年。但同为革命老区——陕西延川人,又先后在同一支部队战斗过。
高朗亭的故事,我曾在“雪域老兵吧”平台2022年6月3日《红军师英烈谱》(一)《虎口拔牙刘善忠》和2022年6月10日《红军师英烈谱》(二)《刚直不阿高朗亭》两文中作过记述。在陕北红军初创时期,他与刘善忠等4人赤手空拳夺取国民党民团六支枪,创建了陕北第一支游击队——中国工农红军延川游击队。从此,陕北革命犹如干柴烈火,迅速漫延。在刘志丹、谢子长、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下,陕北红军不断发展壮大,才有了后来的红27军84师。这支英雄部队几经整合,才形成了现在的红军师——陆军合成第11师。新中国成立后,高朗亭被授予少将军衔,并先后担任青海省军区司令员、安徽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。
高朗亭将军
现在再来说说呼荣碧。1958年11月,呼荣碧从11师诞生地——延川入伍,当时只有16岁。不到半年,西藏发生叛乱。呼荣碧随部队进藏平叛,那时他还不到17岁。
1961年11月,在巴江平叛战斗中,有一股叛匪被我军包围,正当围歼战斗激烈进行时,呼荣碧突然发现有一小股叛匪骑着大马向山中逃去。由于情况紧急,他未加多想,便独自一人提起冲锋枪紧追过去。当敌人发现有人追来时,便一起下马朝他射击。呼荣碧立即卧倒,随后便一梭子扫了过去。叛匪的叉子枪根本抵不过冲锋枪,只得翻身上马继续逃跑,当时藏北已是寒冬,山中到处是冰雪,叛匪的马匹四蹄打滑,根本跑不动。呼荣碧急中生智——抄近道追。就这样,呼荣碧像一块膏药,死死的贴着敌人紧追不舍,一直追了3个多小时,追得叛匪人困马乏,实在跑不动了,只得乖乖缴械投降。这次追击,呼荣碧一人俘获叛匪12名,缴获枪支12支,马12匹。战后,呼荣碧荣立三等功一次,并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青年呼荣碧
1962年11月20日,在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查库夜战中,呼荣碧奉命带领12人小分队阻断敌人南逃之路,他们相互掩护,边打边进,硬是从印军中间插了过去。之后小分队分为三个战斗小组,一个小组迅速占领公路南端的小山包,控制了制高点。其余两个小组分别占领公路两侧的排水沟。这时,只见70多辆汽车满载着印军,在两辆坦克的掩护下仓慌向南逃来。当敌军车辆与小分队接近时,呼荣碧大喊一声:“打!”首先打爆了头车轮胎,并击毙了驾驶员。公路一下子被堵塞了。车上的印军像无头苍蝇似的沿公路向南乱窜。呼荣碧与小分队的战友们火力全开,印军上来一批倒下一批,再上来一批再倒下一批,杀得敌人尸横遍野。查库夜战,我军共击毙印军157名,俘虏敌人64名,缴获敌汽车73辆,缴获和击毁敌坦克各一辆,各种火炮14门,机枪35支,其他各种枪枝194支。在这场战斗中,呼荣碧和他的小分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,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发挥了关键作用。战后,呼荣碧荣立一等功,并出席了西藏军区召开的祝捷庆功大会。
1963年3月x日《解放军报》刊登呼荣碧的英雄事迹
《高原战士》当年刊登的题为“呼荣碧”的报道
此时,正在安徽省军区任副司令员的高朗亭将军也密切的关注着这场战争。在有关资料中,他知道了自己的老部队——11师在那次反击战中取得了辉煌战绩,也记住了他的小老乡——呼荣碧的名字,虽然远隔千山万水,他们的心早已紧紧的连在一起。
1978年9月,呼荣碧因伤残在教导队长任上转业,回到地方后,他先后任过干事,当过县劳动服务局局长、县卫生局党委副书记。在任期间,他心系老百姓,为民办实事,受到自下而上的一致赞誉,先后30余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、优秀党员、精神文明先进个人等。
延川是个充满红色故事的地方,红11师最早的前身之一——延川游击队就诞生在这里,长征最早到达陕北的徐海东红25军与刘志丹率领陕北红26、27军会合也在这里。在这片热土上,发生过无数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,出现过无数个可赞可颂的英雄人物。呼荣碧自幼生长在这片土地上,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早在他心灵深处打下了烙印。转业到地方后,他利用工作之余,一面收集资料,一面自筹资金7万元,创办了延川县红色教育基地。自2015年至今,先后接待了武汉大学、北京大学、南京大学、美国圣克劳德市代表团及全国文联、陕西省文联和各地参观人员110余次,受教育者达10余万人次。
退休后,他不顾年纪高迈,先后奔赴全国各机关、学校、社区、厂矿和部队宣讲红色故事215场,受众达13万余人次。
2019年,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呼荣碧“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”,中共陕西省委授予他“优秀党员”。2020年,全国关工委授予他“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”。《陕西日报》、《延安日报》等新闻媒体曾26次报道过他的事迹。
高朗亭的名字,在陕北可谓是家喻户晓,妇孺皆知。由于革命的需要,他的工作几经变动,离开家乡几十年了。然而陕北人民从未忘记这位传奇英雄。他的故事,一直在陕北人民中流传着。
老将军也一直惦记着家乡的亲人和人民,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回到陕北。1987年,机会来了。那一年,离休后的高朗亭终于有了回乡探亲的空闲。
老将军回乡探亲,当地党政领导极为重视。邀请了当年的老红军老同志与将军会面,呼荣碧作为战斗功臣也在受邀之列。经政府接待人员介绍,高朗亭才知道眼前的这位中年人就是呼荣碧,他紧紧握住呼荣碧的双手,为延川涌现出这样一位小老乡而自豪。呼荣碧也为见到仰慕已久的老将军而异常激动。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,虽无更多交谈,但早已心有灵犀。
一年之后——1988年12月7日,经兰州军区确认,11师为“红军师”。该师于1989年5月25日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。为把这次活动办成“弘扬革命传统,传承红色基因”的盛会,师党委研究决定:把曾经在红军师工作过的老首长都请到。经多方联系,绝大多数老首长都来了(有的首长因各种原因未能到会)。他们中,有延川游击队第一任政委(后兼任司令)高朗亭,有11师第八任政委、时任新疆军区政委潘兆明,第三任政委张鹤田,11师原副师长、时任西藏军区副司令员田启元,第五任师长白占彪,第六任政委李向广,第六任师长何志瑛,第七任政委孔来旺,第七任师长闫崇厚等。真可谓群英毕至,少长咸集。同时受邀的还有在历次战斗中涌现出的功臣模范,呼荣碧就在此列。
在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的活动中,高朗亭与呼荣碧再次相见。那一年,高朗亭77岁,呼荣碧47岁。在游览天池的那一天,高朗亭热情地拉着呼荣碧的手说:“小老乡,来,我们合个影吧。”这是红军师两代英雄唯一的一张合影,也是这对忘年之交的最后一张合影。
五年后——1994年,高朗亭将军在安徽合肥逝世,享年82岁。
呼荣碧——这位红军师精神的传承者,虽为老将军的离世而悲痛,但他的事业——弘扬红师精神,宣讲红色故事还在继续着。
如今,呼荣碧已是81岁的老人了。前几天,我在与他的通话时,他告诉我:“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下一周还要来,我这几天正准备接待他们哩。”
从高朗亭到呼荣碧,我明显地感受到,红色基因在一代又一代军人身上一直传承着、延续着……
本文作者(左)与呼荣碧(右)张抗美战友(后)在庆祝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胜利60周年座谈会上
(注: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)
作者简介:
张平:笔名弓长。陕西乾县人,1966年入伍。曾任十一师炮团宣传干事。1972年开始写作。数十年来,先后发表并出版文学、新闻作品30余万字。著有“弦板腔记事”。
作者:张平